首页

首页  >  足球竞彩网  >  正文

孔少飞研究团队:找到“黑色幽灵”踪迹 助力空气治理精准施策

发表时间:2019-04-12     点击:次     编辑:张磊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陈华文)黑碳气溶胶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的“黑色幽灵”,作为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颗粒态物质,对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在全球会造成增温效应。区域尺度上,黑碳气溶胶的加热效应会抑制边界层的发展,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空气污染。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重灾区除了华北平原、长三角、四川盆地等之外,长江中游两湖盆地的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冬季由于南北方采暖差异,直接造成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及来源不同,其在南北区域间相互传输影响如何,目前处于科学探索之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孔少飞教授团队,日前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大气化学与物理》杂志,刊发《冬季灰霾期间黑碳气溶胶在华北平原南部和华中地区跨区域传输》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冬季重污染期间黑碳气溶胶到底是北方影响南方,还是南方影响北方,以及在跨中国南北区域传输转化过程中浓度、来源和光学性质发生的变化。

  孔少飞教授介绍, 2018年1月大江南空气重污染期间,研究团队通过在红安、漯河、随县、武汉和襄阳五个点位,同步在线观测黑碳气溶胶浓度,采用气团轨迹模拟方法追踪黑碳在空中的运动“踪迹”。观测中发现,相较于光照强烈的朗朗晴天,在污浊的空气中,黑碳的质量浓度和对太阳光的吸收系数,分别增加了26.4 %-163 %和18.2 %-236 %。

  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黑碳增加导致的。在污染较重的空气中,南方城市点位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比例比例会降低;而北方和郊区点位,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比例呈上升趋势。观测期间,孔少飞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发现:在襄阳和武汉,黑碳主要传输方向为从北到南;在红安和随县,黑碳主要传输方向为从南到北。城市和郊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为区域性灰霾期间各地制定精细的污染减排管控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该研究对于理解黑碳气溶胶在关键传输节点上,尤其是农村和郊区理化和光学性质及在传输过程中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黑碳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模拟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